2012年5月12日星期六

一起上荒島歷險吧 --- 高橋名人冒險島2 / Adventure Island 2




游戲類型: 橫版過關
開發廠商: HUDSON SOFT
發行廠商: HUDSON SOFT
發售日期: 26/4/1991 [日版] / 1990年 [美版]
發售平臺: Famicom / Nes


如果提到FC時代橫版動作游戲的經典, 想必大家的腦海里除了Super Mario Bros外, 肯定還有一款耳熟能詳的游戲, 沒錯,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回憶就是Hudson Soft在90年代初發行的高橋名人冒險島2.


相比起一代, 二代其實才算是冒險島系列脫胎換骨的作品, 游戲里正式加入了可騎乘恐龍讓玩家使用, 也開始采用了世界地圖并劃分區域作為界面, 更可在每個關卡開始前把持有的道具/恐龍蛋給儲存起來. 說回騎乘, 本作首次加入的恐龍蛋可是游戲里重要的存在, 分別有可以飛行的翼龍, 可以走在熔漿里的火龍, 冰地不會打滑的藍龍, 和水里移動快速的海龍. 由于恐龍在過一個小版后是可以作為蛋來儲存的, 玩家自然也可以特意將其儲存留待過后使用. 游戲中每過一個小關也會有bonus game, 讓玩家從旋轉的恐龍蛋中隨機挑出獎勵. 


冒險島2在眾多動作游戲之中, 算是難度極高的存在, 前面的兩三版基本上只是讓玩家試試身手, 隨后的各版圖難度會越來越高, 玩家要小心謹慎才能順利抵達最后一版即第8版.

一直以來, 我都對冒險島系列有種難以割舍的感情, 這或許是因為同年時代FC的1-4代我都曾接觸過吧,冒險島在出了三代后, 1994年的外傳(或冒險島4)更是徹底改變玩法成為解謎過關A.RPG類游戲, 以后有機會我會介紹給大家的.

旧游戏系列回顾: 超级机器人大战K


NDS上继机战W后, 阔别两年我们又见到了机战K的出现, 机战K是沿用了机战W的引擎来制作的, 所以可以预知的就是, 这次的机战依然会拥有机战W那种畅快的节奏感, 至于机战K相比机战W有什么不同, 或有什么进步和进化, 现在就让我慢慢道出.

机战K类似OGS一样, 采用了PU系统既双人小组为一队, 移动格数和地形则以主机体为主, 当然, 辅助机体可以援护攻击防卫, 修理补给等就不多说了. 此外, 机战K也首次采用了同时攻击地图上多架机体的攻击方式, 当然, 连击combo也保留下来. 从机战K的参战的元祖作品仅剩下Mazinger Z来看, 很明显眼镜是希望能吸引新生代玩家的购买欲望. 无论是神魂合体, Zoids, 苍穹, Sword X Gun, Gundam Seed Destiny等等, 无非都是2000年之后的动画作品, 可见眼镜是把机战K作为试金石所推出的.

画面: 有鉴于系统引擎是一样的. 所以机战K的画面相比W, 进化实在不大, 不过在攻击动画的制作上和前作一样, 都尽可能的呈现出原有动画的攻击方式. 部分机体大招的演示时间更随时超越40-50秒, 可见开发人员是专注于战斗动作多些. 演出效果十分华丽, 机体爆破的特效依旧保留了下来.

音乐: 机战K的音乐播放相比W, 有倒退的现象, 虽然卡带容量比较小, 但是这种年代还在用电子合成乐, 眼镜厂该反省反省...老实说, 这次的选曲尚算不错, 就是效果比较差强人意...

操作: 可以使用十字键+按钮, 也可以使用触摸, 这方面几乎无懈可击了.

耐玩度: 流程比起W, 短了很多, 这方面应加强些, 毕竟作为战略游戏, 关卡太多是个问题, 但太少也不对..难度方面由于加入了Z的回避疲劳, 加上精神的使用十分频发,  所以会比W难上不少,  当然, 对老玩家来说, 机战K的难度是属于normal左右而已.

综合: 作为颇受好评的机战W续作, 机战K在画面的进步幅度不大, 音乐, 剧情甚至有倒退的现象, 所幸战斗演出效果的大量加强, 和一堆新作带来的新鲜感,但这并无法掩饰本作整体演出效果都不如前作机战W的事实。

如果你是机战系列的fans, 本作自然值得入手, 如果不是, 建议去接触整体表现更佳的机战W。 

7.5分

旧游戏系列回顾: Deadly Creature 致命生物心得




这款游戏, 我半年前就从PA预购了, 结果PA还是缺货给我看...迟了一个月, 总算是收到了, 也全破游戏, 花了应该有超过8小时吧, 之前我以为是5小时, 后来算一下才发现脑子有问题弄错时间...这游戏是制作来表现出微生物蜘蛛和蝎子的生存观, 可以说是颇为不错的概念. 关卡的接替是两种生物交叉进行, 蜘蛛偏向敏捷型, 还可跳跃和吐丝(可瞄)攻击,  蝎子则偏向稳健, 可以block攻击, 且攻击力明显比蜘蛛强得多, 还可以挖洞.....战斗的方式十分的不错, 随着游戏的进行, 多重攻击方式和组合技都会慢慢的解锁, 途中明显表现出了微生物弱肉强食的世界观念, 蜘蛛和蝎子都可以靠吞食蚂蚱来回复体力...路途上也可以收集虫蛹, 关系到一些物品图片的unlock.....

画面: 表现出了Wii应有的水准, 很多细节都有充分的刻画, 无论是植物, 还是昆虫, 纹理都制作得很仔细, 昆虫的动作更是栩栩如生, 证明制作小组是有花心思去研究此类生物的motion, 准确的在游戏还原了昆虫的真实动作, 值得一赞, 不过鉴于昆虫可以四处爬壁的关系, 有时候真的会导致晕3D和迷路的现象出现...

操作: 使用Wiimote+nunchuk的方式进行游戏, 体感虽有用到, 但是并不滥用, 多用在特殊动作(类似QTE)或部分格斗技...终止不会觉得累就对了....

声效: 一级棒, 玩这游戏, 记得声量不要太低, 足够的声量才能够充分表现出昆虫的世界观, 无论是昆虫的叫声, 战斗的音乐还是风吹的音效, 都有深刻的表现出来, 而且面对强敌时才有的配乐也充分表明了战斗应有的紧张感....

可玩性/耐玩度: 作为特殊类的动作游戏, 开发商很好诠释了微生物的生存世界, 上手也不会很难, 而且游戏不会轻易让你有想要关机的想法, 算是近期Wii少有的佳作之一, 收集虫蛹解锁图片物品虽然增加了耐玩度, 不过流程始终还是稍短了一些, 如果有WIFI选择昆虫对战就不错, 可惜, 这一切都是空想而已...

综合: 游戏流程短和耐玩度不足是致命伤, 画面, 声效和玩法都有着用心的诠释, 特别是boss战, 都很紧张, 我首次破关是选择normal mode, 然而玩了hardmode后, 才发现这才能充分表现昆虫世界弱肉强食的概念...最终boss战呈现得颇为精彩, 结局也充分表现了标题的意义.  

Deadly Creature作为新型微生物世界观动作游戏, 持有的进步空间绝对非常非常的大, 作为玩家, 我当然希望有第二代的出现, 盼望能改进流程过短和耐玩度不足的缺点.

7.5分 

2012年5月11日星期五

我的NDS游戏系列回顾(三)


Luminous Arc:作为MMV清新系S.RPG的代表, 本作在首次公布时引起了不少战略游戏者的关注, 作为初作,本作尚算可以, 缺点就是内容有点单一且难度过低, 但整体来说算是一款不错的战略游戏

【7.5】一玩无妨!

Luminous Arc 2:续作比起前作改善了不少问题, 整体可玩性也比一代好, 本次的剧情也比一代有更多的可塑性, 算是进步了不少

【8】错过可惜!

幻想水浒传DS: 尽管是幻水在DS上的新作, 但整体而言, 对比系列的素质, 本作算是还好而已, 除非你是系列fans, 否则可以忽略

【7】爱玩便玩!

SD Gundam Generation DS:比起正统的SD gundam generation系列, GBA和DS的外包作品反而更让我喜爱, 本作依旧延续了GBA版的引擎, 但画面明显改进不少, 故事剧情尽管是所有gundam的大杂烩, 但也编得有板有眼, 很值得推荐给系列的爱好者


【8.5】佳作之选!

Dragon Quest IX: 作为DQ的最新作, 本作在游戏性方面完全不需担心, Level5在吸取前作DQVIII的开发经验后, 尽管DS的性能远不如PS2, 但L5还是很好的完成了这个任务, 丰富的支线+配信任务让此游戏的耐玩度爆表。 唯一的缺憾就是主角成了自捏的, 所以关于主角的剧情没有过往系列作那般的深刻。

【9】强力推荐!
 
Final Fantasy XII - Renevant Wing: 挂着FF12大名出来的外传作品, 玩法更是彻底的变化为RTS RPG, 战略性十足, 虽然是外传, 但剧情也不含糊, 值得一试的作品!

【8.5】佳作之选!

Shining Feather: Shining系列在DS的作品, 虽然是RPG但带有ACT的玩法, 战斗系统很不错, 整体来说是款王道的作品。

【8】错过可惜!

ASH: 作为小胡子大力宣传的游戏, 任何人看过本作的画面都会惊讶其素质如此之高。 游戏卡带甚至采用了当时的最高容量才能容下。 结果游戏发售后才发现战斗画面都是播片, 整体战略素质低下, 完全不是理想中的作品,更不要说达到小胡子担任制作的游戏的基本要求。。

【5】有待考虑! 

Dragon Quest VI DS: 无论你是否是DQ的系列玩家, 本作绝对值得推荐, 作为天空三部曲的完结篇, 本作无论在系统, 剧情还是素质上都是上佳的作品, 如果你错过了SFC版, PS版或是PS2版, 那么你没理由再错过一款如此经典的国民RPG

【9】强力推荐!

ヘラクレスの栄光~魂の証明: 阔别10多年后再度登陆于DS的rpg作品, 故事背景是采用希腊的神话故事, 所以于剧情有一定的素质保证, 游戏的玩法基本上就是王道RPG, 值得推荐给大部分的RPG喜好者

【8.5】佳作之选!

Tales of Heart: 作为TO的旗舰系列+2D小组作品, 本作的战斗系统一如想象中版的出色, 画面采用的2D+3D人物风格也能博取不少人的好感, 游戏剧情虽然有点老套了些但还是颇为出色, 是一款可以占据TO系列前列排名的作品!

【9】强力推荐!

Phantasy Star 0: 尽管在名气方面不如友机的同系列作品, 但可玩性其实不差, 除了画面不行外全方面隐约都比PSP作更棒, 值得推荐给喜好联机RPG玩法的玩家

【8.5】佳作之选!

神作的再临? Super Mario Galaxy 2评测




  096, 任天堂于E3發布這款游戲后, SMG2就受到不少系列游戲迷的關注, 我也是其中之一. 終于游戲在五月發售后, 我毫不猶豫的第一時間買下了這款游戲, 究竟這款歐美一致好評的游戲魅力何在, 可以在短期內就攀上了Gamerankings All Time Best第二名的寶座呢?
[IMG]http://img.photobucket.com/albums/v508/lsn/20100526149.jpg[/IMG]
  SMG2和前作一樣, 都是采用相同的游戲引擎來開發, 在經歷了三年的經驗累積后, SMG2比起一代, 簡化了游戲地圖探索, 改采用會傳統2D mario的世界地圖關卡制, 2P Coop比起一代也增加了更多的互動, 雖然在我眼中看來還是頗為雞肋....但是SMG2真正最大的改變, 還是關卡的設計, Yoshi的參入以及三種新的變身道具. 小恐龍yoshi的回歸, 帶來的改變是巨大的, 不只Mario本身可以憑借道具變身, Yoshi本身也可以憑借不同的水果來改變形態讓Mario和關卡間的互動更為豐富.

  游戲的主線還是在于收集星星來達至過關的條件, 不同的是, 前作有近一半的星星是重復的, 本作的星星則是在收集完120顆后會再度開啟另一線的綠色星星, 具體如何還是留待玩家自己去體驗. 此外, 前作是60粒星星即可挑戰final stage, 本作則略為變更成需70顆星星才能通關. 雖然游戲在難度的部分有所增加, 不過由于導入了中繼旗/save point這個要素, 因此玩家可以玩得更為放心了. 在前期關卡的路途中, Mario有機會遇到他的兄弟Luigi隨機在某些關卡的開始處等著他, 此時玩家可以選擇用跳得更高但平衡度較差的Luigi來進行改關卡. 只要用過Luigi破關的關卡, 再玩一次就會發現Staff Ghost的存在, 這是SMG2編輯部的破關Ghost影像, 玩家可以嘗試和開發成員比較一下破關速度, 比較遺憾的是....贏了沒有任何獎勵/事件發生......

  關卡的設計方面, 除了少數幾關外, 就沒有和前作重復的關卡了, 而且SMG2還集大成似加入了過往Mario系列的懷舊音樂和關卡等, 著實是給系列的Fans一個驚喜. 此外, SMG2的流星挑戰關卡更改為要收集5個在每個Galaxy中的Comit Medal后才會觸發.  很難形容開發者在SMG2中注入的想法和努力, 2D3D的關卡中變換自如, 翱翔于每個銀河之中, 或許更能表達本作的理念吧. 音樂部分和前作一樣, 都是采用交響樂的方式來制作, 無論是1代還是2, 音樂的表現可以說是近乎完美的, 最重要的是, 音樂和關卡間的氣氛整合融入成功達至了切題的效果.


畫面: 9.5 至少在Wii上面你是無法找到比本作更為華麗炫目的畫面了, 全程60格的畫面比起一代, 在光影效果方面明顯改進多了.

操作: 10 Platformer游戲中最強調的手感在SMG2里完全不成問題, 即時多了yoshi還是一樣無懈可擊

音樂: 10 或許可以這樣說, 我個人心目中的最佳10大游戲音樂中, SMG1,2都肯定在前三里頭

玩法: 10 層出不窮的創意, 飛行, 滑行,旋轉的迷你游戲銀河進行曲交織成一款無人能出其左右的platformer游戲

綜合: 10[滿分]



SMG2platformer游戲里頭, 已經是屬于登峰造極的等級. 沒有游戲是真的完美無缺的, 盡管SMG2故事還是有如系列一直以來的平庸, 盡管整體上還是擺脫不了前作的部分影子, 但都不會阻止SMG2作為一個偉大的游戲存在. 或許我可以這樣說, 如果你擁有Wii主機, 無論你是否喜歡mario系列也好, 錯過這款游戲都是玩家自己的損失